网聚正能量 文明润天山——新疆网络文明汤姆叔叔2020最新入口客服支持与问题反馈渠道文明润天山——新疆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新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网络文明建设作为凝聚人心、塑造风尚、赋能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天山南北的广阔数字疆域,精心书写着思想领航、道德涵养、文化培育、法治保障的文明新章。
思想铸魂:理论之光点亮数字空间,凝聚磅礴向心力
新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力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网上宣传,构建起覆盖广泛、形式鲜活的理论传播格局,筑牢思想根基。
构建“声画共鸣”的传播矩阵。“报、台、刊、网、端、微”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习近平总书记和新疆各族人民心连心”“牢记殷殷嘱托 建设美丽新疆”等专题专栏,通过全媒体方式,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领袖风范与思想伟力不断深入人心。倾力打造《今日学习》《学习兴疆》等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探索“深度引领”的话语革新。深入开展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增强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开展“AI光影·新疆七十年”“最是新疆看不够”等网络活动,“新疆高质量发展”“万人说新疆”等正能量话题频频登上热榜热搜,“网”聚天山南北奋进力量。以“互联网+”“新媒体+”“融媒体+”作为重要抓手,推出“理响新疆·云社科”等专题,让理论宣传“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凝聚“同心同向”的行动自觉。《网络文明新疆行动倡议》汇聚社会合力,全国政协委员海尼扎提·托呼提、“党员徽章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等率先垂范,引导广大网民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统筹教育、交通、文旅、退役军人、国企、工会、团委、妇联、金融、电力、铁路等11个领域,开展“新疆好网民 文明e起行”等系列好网民活动,引导网民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良好网络秩序的维护者。
在多元思潮激荡的网络空间,新疆坚持将“国家叙事”与“个体叙事”同频共振,以文化亲和力消解理论距离感,以参与式传播增强感染力,让主流价值如春风化雨,指引各族群众砥砺前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凝聚建设美丽新疆的磅礴力量。
道德育心:榜样力量滋养精神沃土,涵育向善正能量
网络空间的道德温度,是衡量文明成色的重要标尺。“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新疆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坚持“榜样感召”与“制度规范”双轮驱动,在网络空间树立起鲜明的精神坐标。
英雄叙事激荡心灵共鸣。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戍边的忠诚赞歌,通过《帕米尔雄鹰》等短视频传遍全网,化作“德耀天山”的精神丰碑;王成帮老人六十载沙漠植绿的坚守,在年轻网民中引发“治沙精神”的热议。“道德模范”“新疆好人”“西部计划志愿者”等故事集群,在网络空间汇聚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耀天山的强大暖流。
诚信机制筑牢信任根基。畅通网络举报渠道,鼓励广大网民参与网络监督,切实维护好保障好各族群众网络空间合法权益。新疆互联网界联合会发起“维护网络诚信,做新时代中国好网民”倡议,各地新媒体协会发布行业自律公约,引导网络社会组织、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指尖惠民汇聚向善力量。23个“数字乡村”试点,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新动能。万场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努力弥合数字鸿沟,激发创新活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贺娇龙”直播间里的火热助销,《河狸军团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化参与尝试项目》获评2024年网络公益行动优秀网络公益项目,“庭有爱·e起来”“情暖霍城”等公益品牌生动诠释“指尖公益”如何为社会加持温暖力量。
在网络道德建设中,新疆既用榜样的力量、暖心公益的温情激发内心的思想共振,也用举报惩戒的制度刚性划清行为的边界红线,在平衡“柔性”和“刚性”中提升网络文明素养。
文化浸润:中华瑰宝焕新云端舞台,共筑最美同心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新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互联网成为“文化润疆”的生动载体,在网络空间奏响中华文化的时代交响。
传统文脉绽放时代华彩。“新疆文物穿越记”让千年木俑“对话”当代青年,沉睡的历史在数字光影中苏醒;“AI绘二十四节气”以科技妙笔激活古老农耕智慧;“新疆家庭网络春晚”突出“家庭”这一文化传承的最小单元,1.5万个各族家庭广泛参与,印证了“小切口”里蕴含的“大认同”;“何以中国·五星出东方”27个网络话题占据热榜热搜,用新疆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阐释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
多彩活动汇聚精神家园。“美美与共 向网疆来”聚集220余家新闻网站发布2100余篇报道,创作优质新媒体产品;“新疆动漫节”连续三年举办,做好“Z世代”青年引领;网络名人牵手行动跃升新时代网络青年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网络影视剧《我的阿勒泰》成为现象级传播作品;《国宝里的新疆》《慷慨天山》等一大批网络产品让各族群众享有更多更便捷的文化体验和文化服务,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构筑起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真实叙事联通世界脉搏。当“新疆男孩脱口而出我是中华民族”的视频刷屏,正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最自然、最生动的传播。“万人说新疆”品牌越擦越亮,以网民视角、草根声音解读宏大叙事,累计动员海内外网民在全球发布510万余部作品,用真实生动的镜头呈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新疆形象,入选2023年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2024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中国好故事”地域特色文化网络国际传播案例。
网络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场域。网络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既守护“各美其美”的独特性,也彰显“美美与共”的包容性。新疆依靠百姓视角的文化自觉、科技赋能的文化创新、跨界传播的文化自信,在纷繁复杂的全球舆论场中,牢牢掌握定义“真实新疆”的话语权。
法治护航:制度利剑涤荡网络尘埃,守护清朗新生态
法治是网络文明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面对网络空间的复杂生态,新疆坚持立法先行、精准治理、全民共治,为清朗网络空间构筑起坚实的制度屏障。
法规体系立柱架梁。5部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覆盖网络安全关键领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范和惩治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条例》让网络空间“言而有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化促进条例》打通高质量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同时,2023年启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网络文明建设条例》立法工作,作为全国首部综合性“网络文明”法规,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立法,广纳基层智慧,厚植文明根基。
清朗行动靶向施治。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认真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针对虚假谣言、恶意营销、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等网上各类乱象问题,持续开展“清朗”等系列专项行动,从严处置违规网络平台和账号,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秩序。
全民防线织密织牢。积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收集民意、倾听民声、了解民情、解决民忧,重点加强民生诉求通报转办,及时回应解决网民关切,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覆盖60家单位的辟谣机制同频共振,“丝路捉谣记”活动和网络普法作品营造浓厚氛围,大学生志愿者成为普法生力军,共同织就一张防护网。
网络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动态平衡“破”与“立”。新疆坚持依法管网治网,以系统治理解决深层次问题,亦以制度创新健全长效机制,力求在部门监管、平台履责、网民自律的协同框架下,实现网络空间的可持续善治。
今日新疆,网络空间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法治保障有力,文明风尚日益彰显。各族群众在清朗网络空间的互动中增进理解,在优质内容的滋养中汲取力量。面向未来,新疆将持续深化网络文明建设,以更富创造力的形式传承优秀文化,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净化网络生态,让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固阵地,让每一位天山儿女都能在网络空间中共享发展成果,共赴美好明天。